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辦: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
出版:醫藥衛生雜志編輯部
MEDICINE AND HYGIENE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收錄期刊
期刊信息
ABUIABAEGAAgov-b_gUomLec5AEwkAM4gwQ

期刊名稱:醫藥衛生
主管單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辦單位: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
出版單位:醫藥衛生雜志社

期刊總編:車東林

國內刊號:CN50-9219/R

國際刊號:ISSN1671-5675


03.jpg


01.jpg


02.jpg

新聞詳情

解郁清熱方治療代謝綜合征(肝胃郁熱證)的臨床觀察

發表時間:2023-09-29 12:02作者:董晗碩 項柏冬 原寧來源: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

摘要:觀察解郁清熱方對代謝綜合征(肝胃郁熱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72例病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西藥對照組給予鹽酸二甲雙胍腸片,中藥治療組給予解郁清熱方(黃連,黃芩,柴胡,香附,桑葉, 荷葉,山楂,馬齒莧,姜半夏,干姜,白芍)。 2組療程均為5個月,療效的判定在1個療程后。結果:患者在降低體重指數(BMI)、改善中醫癥候方面,中藥治療組優于西藥對照組( P<0.05)。 結論:解郁清熱方治療肝胃郁熱證代謝綜合征療效確切。

關鍵詞:代謝綜合征;解郁清熱;肝胃郁熱證;臨床觀察

基金資助: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NO.2018101)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s,MS)是一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調節受損)、血脂異常[指高甘油三酯血癥和(或)低 HDL- C血癥]以及高血壓等聚集發病,嚴重影響機體健康的臨床癥候群[1]。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是也隨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健康問題,現代人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工作壓力等種種的過度無節制,致使 MS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古代醫學并無代謝綜合征的中醫病名,現代醫學主要通過代謝綜合征導致疾病的情況和癥狀學表現進行分類,并無統一的診斷標準[2]。本文主要是運用解郁清熱方治療MS,觀察其療效以及指標,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就診于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醫院診斷為代謝綜合征的患者72例,按照就診順序,分為解郁清熱治療組,西藥對照組。中藥治療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齡平均(50.19±4.11)歲。西藥對照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平均(50.22±4.64)歲。通過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在2004CDS建議基礎上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3-5]的標準。①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②血TG≥1.70mmoL/L(150 mg/dl)。 ③血HDL-C<1.04 mmol/L(40mg/dl)。 ④BP≥130/85 mmHg。 ⑤FPG≥6.1mmoL/L(110mg/dl)或2PG≥7.8 mmol/L(140mg/dl)或有糖尿病病史。具備以上的三項或更多即可診斷為MS。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治療消渴?。ㄌ悄虿。┑呐R床指導原則》中肝胃郁熱證的診斷標準。①主癥:胸脅脹滿,脘腹痞滿,面色紅赤。②次癥:腹部脹大,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黃,舌紅苔黃,脈弦數。符合全部主癥,次癥2項,可辨證為肝胃郁熱證。

3 試驗病例標準

3.1 納入病例標準

(1)經洗脫期后,符合以下診斷標準:①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②1.70mmoL/L≤血TG≤5.65mmoL/L。③6.1mmoL/L≤FPG≤13.9mmoL/L。(2)中醫辨證為肝胃郁熱證。(3)年齡30~65歲之間。(4)簽署知情同意書。

3.2 排除病例標準

注射胰島素、口服降脂藥物治療者;既往曾對糖尿病治療(包括其他中西藥物和保健食品等)連續達3個月以上者;入組前3周內使用相關藥物治療者。(2)年齡小于30歲、大于65周歲;正值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對本中藥成分會引起過敏者。(3)有嚴重的心、腦、肝、腎、肺、眼等并發癥;正?;蚋深A后的血壓,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者;近1個月內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酮癥以及嚴重感染者;以糖尿病并發癥為主要表現者;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者。(4)肝功異常值]1.5倍,AST/ ALT>2或LDL- C>2. 59 mmol/ L或TC>4.14 mmol/ L或TG>5.65 mmol/ L者。(5)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6)濫用藥物者和對藥物有依賴性者,服用精神活性物質和/或酗酒者。

4 治療方法

西藥對照組:給予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0.25g日3次口服。中藥對照組: 給予解郁清熱中藥飲片,方由黃連, 黃芩,柴胡,香附,白芍,桑葉,荷葉,山楂,馬齒莧,姜半夏,干姜組成。服法:150ml/次,2次/日,飯后15-30分鐘口服。2組均以5個月即1個療程,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的判定。

5 觀測指標

(1)體重,腰圍,BMI(體重/身高2)(kg/m2)。(2)TG(甘油三酯)。(3)糖化血紅蛋白(HbA1C)。(4)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時血糖(2hPG)。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7 結果

7.1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指數(BMI)對比

                     (Kg/m2),x±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中藥治療組
36
28.34±1.57
25.71±1.68
西藥對照組
36
28.85±2.05
27.45±2.08


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組內比較P<0.01,兩組在降低BMI方面有統計學意義,中藥治療組與西藥組組間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藥治療組在降低BMI方面效果優于西藥對照組。

7.2 兩組治療前后腰圍對比

cm,x±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中藥治療組
36
99.64±6.08
92.58±5.41
西藥對照組
36
99.86±6.26
95.50±6.35


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組內比較P<0.01,兩組在減小腰圍方面均有統計學意義,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減小腰圍療效相當。

7.3兩組治療前后TG對比

                                                              mmol·L-1,x±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中藥治療組
36
3.77±0.83
2.74±0.6
西藥對照組
36
3.87±0.84
2.914±2.07


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組內比較P<0.01,兩組在降低TG方面均有統計學意義,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藥治療組與西藥對照組降低TG療效相當。

7.4兩組治療前后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對比

兩組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組間對比無明顯統計學意義,組內對比P<0.01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均可降低血糖。

7.5兩組病例治療前主要中醫癥狀的比較

中藥治療組痊愈2例,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2例??傆行蕿?4.44%。西藥對照組痊愈0例,顯效4例,有效26例,無效6例??傆行蕿?3.33%。經統計學處理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中醫癥狀的比較


癥狀
組別
療前
0   輕   中   重
療后
0    輕   中   重
組間










P






胸脅脹痛
中藥治療組
0
2
8
26
12
12
11
1
0.00

西藥對照組
0
3
7
26
2
5
24
5

脘腹痞滿
中藥治療組
0
2
9
25
15
18
2
1
0.01

西藥對照組
0
3
10
23
2
11
22
1

面色紅赤
中藥治療組
0
3
11
22
15
16
4
1
0.00

西藥對照組
0
3
13
20
1
12
23
0


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組間比較P<0.01,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解郁清熱方中藥治療組在改善中醫主癥方面療效優于西藥對照組。

8 討論

代謝綜合征發病機制現未明確,近年來,進行中醫藥治療代謝綜合征的研究較多,因其療效較好,而被臨床廣泛應用[6],本文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對MS患者進行辨證,采用中醫中藥進行治療,充分彰顯了祖國醫藥的優勢。肝者,其在天為風,在地為木,體陰而用陽,主藏血,喜條達惡抑郁;胃者,體陽而用陰,喜柔潤惡剛燥,以通為用。肝胃郁熱,其病機為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胃失和降,隨著體內陰陽寒熱虛實的變化,除疏肝泄熱外,亦應注意斂肝調肝。解郁清熱方中以辛開苦降為法,辛能通陽,苦可清降,方中黃連、黃芩為君,具有清熱燥濕之功,與干姜為伍,可通胃中陽氣;柴胡通肝經,可引藥歸經,與香附共奏開郁行氣之用;山楂、桑葉、荷葉、馬齒莧亦可清肝經之郁熱;半夏與白芍生斂肝和胃之效,諸藥合同,共調暢氣機,疏肝和胃。 

代謝綜合征的治療,是在個體化治療基礎上的全面綜合干預治療,這與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思想有共通之處[7]。綜上所述,解郁清熱方治療代謝綜合征(肝胃郁熱證),臨床療效確切,不僅能降低理化指標水平、減輕體重、縮小腰圍,也能突出中醫藥獨特的優勢,更長遠的肯定了代謝綜合征的研究與治療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04):292-344.

[2]張慧琰,黃靜怡,龔雯靜,蔡榮凱.代謝綜合征中醫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2):36-37.

[3].許海燕.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介紹及分析[A]. 中國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2008第十一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中國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中國藥理學會,2008:5.

[4].許海燕,頊志敏,陸宗良.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與解讀[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03):238-240.

[5]李曉東.200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解讀[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02):22-26+45.

[6]陳柏謙,袁維蔚,鄧夏潔.黃連溫膽湯合大柴胡湯治療痰熱互結型代謝綜合征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9,40(07):36-38.

[7]張彥卿,林寧,黃曉青,林春梅,王嘉俊.健脾化痰方治療代謝綜合征43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07):80-82.




首頁   |     過刊目錄    |     期刊簡介    |     投稿須知    |     在線投稿    |     錄用查詢    |     醫療資訊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2009~2020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醫藥衛生雜志社
《醫藥衛生》雜志是醫學學術期刊,歡迎有能力的個人或單位為我刊組織推薦優秀學術論文稿件
編輯部電話:023-48488799   投稿郵箱: yywszzbjb@163.com   
武漢墨海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有權